模架虽是一个小众行业,但放眼全球,不乏百亿巨头鹤立行业,如德国的PERI集团、奥地利DOKA(多卡)集团、日本SRG公司,他们要不业务遍及全球,要不在国内处于垄断地位,所以都生活得非常滋润。

然而,再回过头看国内的模架租赁行业,别说有没有行业巨头,前几年行情差的时候,整个租赁行业一片哀鸿遍野,大一点的公司被拖得半死不活,小一点的公司直接被洗牌出局。
为什么国内没有出现像PERI集团、DOKA集团这样年收入过百亿的巨头呢?有业内人士分析,原因有以下几点:
中国大规模推进城市化进程,也就是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,算起来也就20来年的时间。
那时房地产和基础建设高歌猛进,带动众多有识之士进入模架租赁行业赚到第一桶金,同时也带动模架行业的的快速发展。
而国外巨头企业已发展数十年,甚至上百年,要知道,资产、人才、客户、品牌的积累是需要时间的。

国内模架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,这些企业主的崛起,靠的是敏锐的商业意识和资金投入带来滚雪球式的增长。这学历、经验无关,但与资金、建筑业崛起有关。
如今,很多中小租赁企业日子不好过了,说明这个行业在量上已趋于饱和甚至过剩,行业发展将面临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,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迎来机遇。
前20年中国建筑业规模呈爆发式增长,租赁物资短缺,导致产品数量为王,对产品质量、使用效率等不在企业关注的范围。
租赁企业经营的重点都是在增加物资保有量上,生产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崛起,多数都是作坊式加工,甚至连正规的加工图都没有,简单粗暴的模仿、复制。
带来的结果就是市场价格一降再降,产品质量越来越差。

在国内的招标制度下,施工企业经营模式千篇一律,只问价格,不问质量,或者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,睁只眼闭只眼,导致模架市场产品质量的畸形怪相。
明显的例子就是碗扣式脚手架,如果发展初期都坚持国标规格,提高产品加工精度,那么如今即使盘扣式脚手架优势很明显,也会放慢发展速度,毕竟碗扣的市场保有量还在。
如今规模较大的脚手架租赁企业,坚守传统脚手架市场,增长缓慢,转型盘扣市场又有点舍不得,5吨换1吨,没有点魄力是没法下决策的。
已经在模架行业立足的企业,想要进一步发展,似乎大都碰到了天花板。这个天花板,貌似由于竞争环境导致,实际上根源是企业战略与经营理念,团队建设导致的。
国内中小企业,普遍没有人才战略,顶多也就算是用人策略。没有意识到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,所有问题,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。

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员工的薪酬策略都是看同行,没有晋升渠道和激励政策,导致大部分员工做事也是看同行、看同事,因为没有动力、激情和环境来促使他们上进。
企业的事都是人做的,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,塑造公司理念和企业文化,让员工有归属感、凝聚力、进取心,不断超越自己,超越同行,薪酬也随之超越,企业才可能真正崛起于同行业。
这也是为什么国外的模架巨头能基业长青的法宝。
反观国内的大多数租赁企业,他们最大的战略就是没有战略,随波逐流,互相模仿,互相竞争,努力降低租赁价格,努力控制员工收入(用人成本越来越高),降低支出,用苛求的态度寻求客户,显然这并不是良性的发展轨道。
当你在战略上藐视,超越竞争对手,战术才能游刃有余。避开竞争,在自己优势上打造的战场才能所向披靡,这一点,乔布斯是最好的例证。
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,时间管理的重要法则就是,优先去做最重要又紧急的工作,学会做减法,聚焦。
什么是最重要又紧急的工作呢,找到企业或个人的发展瓶颈,天花板。打破天花板肯定是最重要的,否则只能原地踏步,何谈发展呢!
中国模架租赁行业的特点是产业集中度差,因为发展时间短,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在过去20年的红利期发展起来的,很少企业有着显赫的家族背景,雄厚的资本积累,深厚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。
原始资本积累都是靠鸡生蛋,蛋生鸡,周而复始,在红利期慢慢积累起来的。
众所周知,租赁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,一个企业可服务客户的数量极其有限,企业发展初期,重点都是如何增加租赁资产,服务好现有的客户。
不像其它行业,客户越多越好,而是客户够了就好,多了也无法服务,虽然可能营业额相对也很大,资产很多,但是本质上可能就是企业老板慢慢的积累了几个客户,关系处的很好。
并且在建筑行业飞速发展的时期,这几个客户工程不断,所以业务不断,租赁企业老板只需要配置人员完成物资出租、回收、结算租赁费等日常基础性的工作就好了。
大部分租赁公司都是以家族成员为主力,再雇佣一些工人干活。公司的基本组织架构,人员配置都不一定全,更别说经营战略、品牌建设、企业文化、发展愿景等。
再加上中国特殊的关系型社会,对于建筑行业更是如此,大部分业务都是关系型的,模板脚手架又只是周转材料而已,说白了只是作为一种建筑工具。

在市场供不应求的年代,品牌对于这个行业没有一点用处,最多也就是做个口碑,让客户满意就行了。所以,这个时期行业比的不是品牌,比的是实力,实力就是品牌。
与此同时,租赁行业进入门槛低,在市场需求旺盛期,大量租赁站进入市场,多多少少都能分得一杯羹,把握一部分客户,导致即使有大量资金入市,也很难一统江湖,产生巨无霸企业。
没有资本助力,品牌打造,资源整合,经营管理,团队建设,经验积累,技术研发等等,是不可能产生巨头企业的。
去年下半年以来,除个别地区外,租赁行情普遍看涨,有些人认为租赁行情将迎来转折,赚钱时代来临,但也有人认为这是行业衰退来临前的“回光返照”。
这种担心不无道理,比如现在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,将颠覆整个模架行业。

此外,新材料、新工艺不断涌入市场,将不断挤压传统脚手架的市场,比如之前很少用的爬架,如今越来越普及,铝模也随之流行起来。
中国模架租赁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,到底该如何壮大?欢迎大家献计献策。
(来源: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、建易联科技,综合整理)